• 唯一百姓论文网官方网站(其他网站均属假冒)。工作时间9:00-17:00,周末休息,QQ:1647439496。电话联系:15389037508(同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列表 > 论文发表网-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趋势探讨

论文发表网-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农民工问题是一个时代问题,他们双向流动,亦农亦工,现实的不稳定性引起了很多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去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对合肥市经开区新生代农民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意愿,探索了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在对其现状进行描绘的同时,构造出一个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模型。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发展趋势;解决策略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背景和现状
  2010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播发新世纪以来的连续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三农问题仍是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
  文件出现一个新亮点,首先提出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发展问题,探讨是他们继续步父辈的后尘,亦工亦农还是继续成为城市的流浪儿,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趋势越来越得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当所有的焦点都指向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时,我们不得不发出疑问,到底何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又有哪些独特的个性吗?”文件首次定义新生代农民工:指父母本身就在城市打工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大都是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有着显著的差异不仅仅是从身体上的年轻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渴望融入城市,而且老想更加高远,希望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们人数众多,占农民工总数的61%,如今这一浩浩大军已在城市驻留,他们的涌入对城市和乡村都产生了很多无法预料的影响。
  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处于此状况的因素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但这近1.5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入城在给城市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城市在面对新生代农民工时似乎还并没有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分级办学,属地管理”的教育体制、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和部分城市人对他们的冷漠和歧视等因素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步履维艰。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来说,他们基本没有务农经验,乡土情结也较弱,返回农村不是他们想要的选择。这就使得他们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他们的身份也因此而变得模糊不清。
  (一)城乡二元结构及区域差别
  建立在城乡两种户籍制度基础之上的城乡分割二元社会保障体制,使农民工无法享受“国民待遇”,严重妨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这些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没有正式身份,在婚嫁、幼托、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另外在生存过程中还要交名目繁多的暂住费、暂住人口管理费、计划生育管理费、外地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服务费、外地建筑企业管理费等不合理收费,增加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成本。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成为城市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差别与歧视的制度基础。要想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还应该加大。
  (二)我国农村人口增长规模及乡村生产力提高
  农村承接产业转移加大了对他们的吸引力度,同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新农村建设和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也使得他们部份出现了回流。义务教育出台,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使得教育水平、教育规模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有较大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科技户的不断增加,使得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而城里工资歧视现象非常普遍,部分地区还依然存在这业主拖欠、扣留农民工工资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正常就业。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去留的趋势
  (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规模仍会继续扩大,但增长速度将逐渐趋向平稳,并且人口转移率呈不断下降趋势
  我国现有从业人员将近8亿人,城市就业面临巨大压力,农村还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由于我国农村人众多,农村重男轻女现象较城市更加严重,所以我国新增劳动人口主要在农村,劳动力总量供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示着农民工的规模将继续扩大。无论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状况,还是将来工农业发展的趋势或城镇化发展趋势,都预示着农民工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仍会以流向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为主,但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和小城市(镇)扩散
  东部地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就率先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工业化进程快,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加工贸易大量发展,对劳动力产生巨大的需求。而东部地区现有劳动力资源满足不了需求,需要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加以弥补,再加上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推动,这就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向东部地区流动。目前,受收入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年轻的农民工一般还是愿意到大中城市务工。因此,新生代农民工仍是以流向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的大中城市为主。
  (三)农民工群体仍会以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为主,但在城市定居的农民工将逐渐增多
  由于目前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的水平不高,不足以支撑其本人及家庭在城镇定居生活,加上尚未打破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大多数农民工选择了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的候鸟式流动模式(见图1)。
  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最终发展的策略
  (一)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1、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必须加快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准入与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各地城市可通过制定一定的准入条件,探索和构建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具有可行性的新户口管理办法,使进城劳工可以有条件地成为城市正式居民。
  2、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助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政府应逐步建立完善农民工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障和工伤赔偿制度,促进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市民化,化解其市民化进程中的市场风险。在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时,政府应把农民工劳动保障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3、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城乡统一平等就业
  继续加快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取消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社会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增加农民进城的机会。
  4、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加强违反《宪法》的法律和法规条文的审查,保障农民工的平等、自由的公民权利。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立法。同时,强化劳动法律的执法和监察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劳动法律普及工作和社会成员法律意识的提高。最后要建立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援助体系。
  5、以教育、住房等创新措施吸引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政府可以引导开发商出资建设农民工公寓,并以减税的形式鼓励企业建立农民工宿舍。同时收购旧房和建造小型住房作为廉租房。为了让农民工真真切切享受到廉租房的好处,不让不符合条件的人钻空子,政府应该做好家计调查。最后,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的监管,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的秩序。打击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帮助其最终完成市民化。
6、做好对进城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现有的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要向进城农民工延伸,以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由政府主持、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体系。增强农民工在劳务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对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1、政策扶持,资金支持
  对于返乡后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政府应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采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等多种形式,加大扶贫力度,在政策上给返乡农民工最大的扶持。用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大胆创业。同时,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其调拨和使用方面,应适当向他们倾斜。
  2、组织管理,市场治理
  为了避免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宝贵人力资源的分散流失,应该对农民工进行组织化的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集聚效应。建立返乡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档案,按照农民工的工作类别、职业技能等详细分类,归纳整理出人事档案资料,形成规范的人才资源库,方便乡镇企业和农村基层对返乡农民工的开发再利用。同时,实行市场化治理。一方面,引入市场调节理念;另一方面,强化市场竞争机制。
  3、培训推行,激励促进
  推行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在乡农民的培训。他们掌握了知识,学到了技术,开阔了视野,通过培训,向其他在乡农民传输先进理念,传授致富经验。第二种是外聘专家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一方面,可以聘请大专院校、高职技校等相关资深专家举办有关创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讲座,增强他们创业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让农民群众通过夜校、农广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
  4、设施优化,环境美化
  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工的技术化生产、自主创业等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系统,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建立通达的交通道路网,“要致富先修路”,四通八达的交通为返乡农民工投身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同时,应着力塑造新农村的软环境。一方面,丰富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逐渐增强农村地区的学习文化、阅读文化,提高文明程度,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另一方面,返乡农民工自身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强化技能,提升自身的科技文化知识,注重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关心下一代
的成长,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强有力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J].东岳论丛,2009(8).
  3、鲁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现状研究[J].中国商界,2009(6).
  4、郝幸田.国外怎样对待农民工[J].企业文明,2007(5).
  5、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3(1).
  6、韩长赋.中国农民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J].经济研究,2006(12).
  7、中国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局,2008.
  8、杨云善,时明德.中国农民工问题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本文属安徽大学第四批创新型实验项目,项目编号:40091。


投稿方式:
电子投稿:xinqi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
电话:029-85236482   18710793347 15389037508
咨询QQ:1281376279(唐老师)   396937212(朱老师)
网址:http://www.xinqilunwen.com/

期刊巡展

合作流程 | 定制论文 | 论文发表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式 | 隐私保护
百姓论文网-首页-唯一官方网站,联系电话:029-84193340, E-mail:baixinglunwen@163.com
Copyright © 2005 - 2022 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百姓论文网-首页-唯一官方网站.职称论文发表,论文发表价格,职称论文发表价格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11549号-1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