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陈俞君
摘要:为了解学术界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研究,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对2003-2024年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为政策制定者、实际管理者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和实践向纵深发展。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研究集中在“资产管理”“资产配置”“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文量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政策颁布时间密切相关,研究注重制度建设,关注优化管理,强调提升效益,不断探索信息系统融合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CiteSpace;研究热点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通过制度化配置既确保国家机器有序运转,又为教育、医疗、文化等准公共产品的持续供给提供物质支撑。2019年至2023年,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由2019年的37.7万亿元[1]增长到2023年的64.2万亿元[2],5年间增长26.5万亿元,增幅达70.29%,其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社会福利水平与政府公信力指数。
国内学者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题开展了丰富研究,从总体上看,研究内容围绕坚持问题导向,优化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细化分类管理、注重提升效益、探索信息系统融合发展,通过量化方式全面分析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研究热点的文献还较少。为全面、系统了解我国学者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研究内容,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4年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旨在了解该研究领域的重难点、方向和脉络,结合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实际管理者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和实践向纵深发展。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样本数据源,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OR“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为检索词,以“篇名”为检索对象,以2013.1.1-2024.9.26为检索时间区间,得出1725篇期刊,经过去重整理、删减信息不全的文章,得到1624篇期刊,每篇文献包含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发表日期等信息,见图1。
图1 2003-2024年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知识图谱制作流程图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文献为数据基础,以refworks格式导出,以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6.3为研究工具,对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绘制出发文趋势图、作者发文图、机构发文图和关键词共现图、关键词聚类图、关键词突现图等图表,以此研究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难点、前沿和演进规律。
二、统计与分析
(一)发文时间分布分析
从搜集到的数据来看,我国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研究的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年(82篇)、2016年(105篇)、2021年(146篇)出现发文小高峰,见图2。
图2 2003-2024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发文趋势图
通过比对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政策颁布时间与学界发文趋势图,可以发现发文小高峰与我国相关政策的颁布密切相关,见表1。即2006年7月1日,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构建了管理框架,提提供规范和指导,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12月,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保障政权运转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2017年和2019年,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分别做了2次修订,第一次修改重点调整注册会计师注册规定;第二次修改内容完善和明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处置流程,旨在强化管理、防止流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该条例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首部行政法规,界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范围,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和细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的内容,规定预算管理、基础管理、资产报告和监督的框架和流程。2024年8月,财政部出台《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各层级政府亦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完善本级政府相关管理制度,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逐渐完善,政策演进呈现"建立框架-明确地位-动态修订-法制升级-体系完善"的发展路径,为学界研究提供方向指引,学术成果反哺政策优化,形成良性互动。
表1 2003-2024 国家发布的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
发文作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通过对发文作者及其关联作者的分析,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3]。将参数设置如下,G-index(k=1),LRF=3.0,L/N=10,LBY=5,e=1.0。结果显示N=65(网络节点数为189个),Density=0.0067,即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研究作者共现知识图谱中,一共选择出了189个作者及26条作者之间的连线,连线少于节点,说明密度相对较低,这表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少,大多比较独立,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格局,很少与其他作者共同合作交流。李东升、董理玲、刘俊峰几位作者的合作较为密切,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他作者要么是规模较小的群体交流,要么是独立发文,见图3。
图3 2003-2024年作者发文数量图
(三)发文机构统计分析
从发文机构数据分析上来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财政监督》杂志、云南省财政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南漳县财政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各单位的发文数量并不突出,发文量最多的单位为《财政监督》杂志,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资产监管、质效提升、资产配置、体系构建、出租出借的框架和流程,发文机构间的发文数量差距不大,未形成明显的集群,见表2。
表2 2013-2024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研究发文前20个单位
(四)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分析
1.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是对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扩展,通过概括提取出研究主题,并直观地展现研究领域的聚类区块。从聚类分布图普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一共有10大聚类,分别为#0国有资产管理、#1事业单位、#2问题、#3绩效评价、#4对策、5#资产管理、#6建议、#7管理、#8存在问题、#9资产配置。从聚类分析上看,该阶段的研究呈现出聚集性,整体的研究以国有资产为核心,围绕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同时通过绩效评价等方式提高管理质效,见图4。
图4 2003-2024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2.关键词时区图
时区图是由一系列作为时区的垂直带所构成,它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展现演进的知识图谱,见图5。
建制探索阶段(2003-2010):研究主体聚焦于行政事业范畴,核心议题围绕管理体制重构展开。陈艳利(2003)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方式不科学、“非转经”造成资产流失的问题,需完善体制改革,主要从明确管理部门职能、改革配置方式、强化预算管理、建立调剂中心及开展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4]。陈景华(2004)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流失严重、管理意识淡薄,提出建立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内部国有资产制度建设、人员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对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及“非转经”的管理[5]。龚文才(2005)指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管理脱节,资产处置不规范,从法律层面上缺乏监督机制,需推进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规范处置行为[6]。李冰(2005)详细介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存在账实不符、流失严重、闲置浪费等情况,强调做好清查核实以查清家底,坚持合理使用、有效使用、节约使用以减少浪费;提出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并加强监管监督[7]。毛程连(2006)从管理、体制、认识层面的角度剖析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资产形成、使用、处置方面运行机制的解决方案[8]。
效能提升阶段(2011-2020):研究重心转向管理精细化与效能优化。该研究阶段,研究者除了关注资产管理的共性问题,开始用不用研究方法探讨优化资产管理体系,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资产使用效益。王慧娟(2014)提出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购买无目的性及盲目性的问题,从系统论的角度创新性地分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的可行性、基本思路及配套措施的需求[9]。潘姝(2012)采用模糊层次法分析法构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标准层及措施层,其中标准层包括配置指标、制度指标、使用指标、处置指标、清查指标及社会满意指标[10]。谭静(2015)将行政事业单位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资产保障水平指标、资产管理能力指标、资产运行效率指标、资产运行及管理效果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及德尔菲(Deiphi)法为各细分指标设置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较为全面、细致、科学地设置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11]。郭恒金(2016)提出行政性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的框架,需实现资源共现,系统数据互联,管理动态化及保证数据安全性[12]。刘海清(2015)[13]、宋雪梅(2017)[14]、凌宝英(2018)[15]提出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对接的方式方法,谭静(2011)[16]、侯昕宇(2013)[17]探索分类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的框架。
系统整合阶段(2021-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颁布推动研究进入体系化建设新阶段。冯岗(2022)提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信息化建设存在各类资产信息化建设不同步,新增资产审核精细化不足,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未形成有机结合,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共享不足等问题。李之尧(2024)从预算一体化的角度探究管理改革问题[18]。薛礼霞(2021)认为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可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19]。宋华(2023)基于区块链技术优势,提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监督、报告、预算及绩效评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构建,打通资产管理全流程,从信息化和管理的体系建设的角度充实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容[20]。
图5 2023-2024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研究关键词时间图
5.关键词时间线
从关键词时间线可以看出与该关键词相关的研究内容及其发生的时间点,同时可以反映整个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发展趋势,见图6。聚类#0国有资产管理的时间跨度为2003—2024年,说明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贯穿始末,学者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1事业单位的研究时间跨度为2005-2021年;#2问题相关的研究时间跨度为2005-2022年;#3绩效评价相关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7-2021年;#4对策、#7管理相关的研究为2003-2020年;#5资产管理相关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7-2021年;#6建议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7-2023年;#8存在问题的研究跨度为2004-2020年;#9资产配置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8-2021年。
图6 2003-2024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研究关键词时间线
三、研究结论
(一)研究与政策相关性明显
从国家政策导向看,该领域的政策颁布以2021年为分水岭,2021年前呈现出由分到合的态势,即由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逐渐整合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2021年之后,呈现由合到分的趋势,即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主管单位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的框架,结合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出台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本行业国有管理办法,如《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针对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出台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
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与制度建设一脉相承,学者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角度探索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探索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问题的解决之道、系统建设的融合之道、管理方式创新之道。从框架制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领域的研究不断向前,年度发文量于国家政策颁布时间相关性较强,从发文量看,该研究仍是学者重点关注的领域。
(二)研究问题聚焦且共性明显
通过对2003-2024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文献的量化研究可知,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学者关注固定资产采购、入账、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非转经问题,信息孤岛问题及绩效评价问题等;针对行业特点、资产特点、资产管理现实困境等方面探讨解决方案,充实和丰富了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经验,为我制定相关政策、为管理人员提供问题解决路径提供参考。
四、研究展望
(一)研究驱动由问题导向转向与结果导向并行
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研究的关键词可以看出,研究驱动将由问题导向转变为与结果导向并行。2010年之前,研究的驱动更多的关注现实问题的解决;2010年之后开始关注制定评价指标,引领和优化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下一步,研究内容热点可能关注以资产管理结果为导向构建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这将有利于明确资产管理目标,改进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二)信息系统融合建设成为重点
研究分析指出,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的融合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2022年,我国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试行)》,同时下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软件到各地财政部门,该软件融入资产管理模块、财政分析评价模块、地方政府债务模块等内容,以资金支付为引线,串连资金支付结果,并展开资金使用评价。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如资产管理信息、采购管理系统等系统分别独立,推行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并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系统融合将成为重难点,也势必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对象。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大网. 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EB/OL] [2024-11-19].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010/t20201015_308173.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EB/OL] [2024-11-19]. https://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411/t20241106_3947040.htm.
[3]李伯华,罗琴,刘沛林,等.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1-9.
[4]陈艳利.. 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 商业研究, 2003: 148-151.
[5]陈景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1): 56-58.
[6]龚文才.. 谈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 会计之友, 2005: 20-21.
[7]李冰..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J]. 中州学刊, 2005, (06): null.
[8]毛程连,程北南..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策分析[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6: 58-63.
[9]王慧娟..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研究——基于系统论视角[J]. 财会通讯, 2014, (26): 50-52.
[10]赵爱玲,潘姝..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 2012, (02): 232-235.
[11]谭静,李艳芝..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经济研究参考, 2015, (33): 25-40.
[12]郭恒金..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商论, 2016, (31): 74-75.
[13]刘海清..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 2015: 153-154, 321.
[14]宋雪梅..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 (24): 184.
[15]凌宝英..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纳税, 2018: 283.
[16]谭静,刘国平,陈建..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体系构想[J]. 中国财政, 2011, (16): 48-49.
[17]侯昕宇.. 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财政, 2013: 39.
[18]李之尧,李硕..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探究——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视角[J]. 河南财经学刊, 2024, 38(04): 16-19.
[19]薛礼霞..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探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1: 7-8.
[20]宋华,温伟荣,俞明轩,等. 基于区块链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 会计研究, 2023, (05): 13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