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的护理挑战与应对策略
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的护理挑战与应对策略
林冬梅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的护理挑战及有效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80例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体温、WBC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5%(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为复杂病情的护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胰腺炎;败血症;护理干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引言
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性疾病,严重病例常伴发败血症,表现为多系统功能障碍及高病死率。败血症的发生加剧了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复杂性,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传统的常规护理在控制感染和减轻病情方面效果有限,而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多维度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复杂病情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然而,针对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仍较少[1]。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在改善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病情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效果,为优化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28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49.6±12.3岁)。纳入标准为:(1)符合胰腺炎及败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入院前未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3)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为:(1)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或恶性肿瘤;(2)不愿意参与研究或放弃治疗者。
1.2 方法
根据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1)监测生命体征;(2)抗感染治疗护理;(3)基础生活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焦虑、恐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2)营养支持:根据个体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协助患者逐步恢复肠内营养;(3)早期活动干预:鼓励患者早期开展适度活动,防止并发症发生;(4)感染防控: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创口及管路管理;(5)家庭成员教育:为患者家属提供护理知识培训,提升居家护理能力[2]。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1)护理前后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2)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部感染、低血压等);(3)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表1:护理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分组 护理前体温(°C) 护理后体温(°C) 护理前白细胞计数(x10⁹/L) 护理后白细胞计数(x10⁹/L) 护理前CRP水平(mg/L) 护理后CRP水平(mg/L)
对照组 38.5 37.8 14.8 10.5 120.4 85.6
干预组 38.6 37.2 15.2 8.2 122.8 52.3
2.2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表2: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分组 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 肺部感染发生率(%) 低血压发生率(%) 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总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25.0 30.0 20.0 15.0 90.0
干预组 10.0 12.5 7.5 5.0 35.0
2.3护理满意度
表3:护理结局与满意度
分组 平均住院天数(天) 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 出院恢复率(%) 随访依从率(%) 再入院率(%)
对照组 16.3 78.4 75.0 65.0 15.0
干预组 12.5 92.7 90.0 88.0 5.0
3 讨论
3.1 综合护理对临床指标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后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些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胰腺炎并发败血症的病理特点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激活,而体温、WBC和CRP均是反映炎症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严格感染防控、营养支持和早期活动干预等措施,干预组患者的炎症状态得到了显著缓解,从而为病情好转提供了支持。
3.2 综合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干预组患者在多器官功能障碍(MOF)、肺部感染和低血压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35%。护理干预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感染源控制、个性化营养支持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早期活动干预和心理支持,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进一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一发现验证了综合护理在复杂病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3 综合护理对住院天数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的提升反映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关注患者个体化需求、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的积极效果[3]。同时,住院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患者病情控制更迅速,恢复更高效,间接减轻了医疗资源的负担和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3.4 综合护理的挑战与意义
尽管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首先,针对心理护理和家庭成员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其次,感染防控的高标准执行需要院内资源的支持以及跨部门的协调。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医院的现有条件及护理团队能力,逐步优化护理流程。同时,进一步推广综合护理理念,有助于为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5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样本量相对有限,且仅针对单一医院的患者进行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未来需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此外,护理干预效果的长期随访数据尚未纳入讨论,未来应加大对患者出院后随访情况的关注,以评估护理干预的持续性效果。
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还通过心理支持、感染防控及营养管理等措施提升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然而,研究过程中仍存在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局限性。未来可通过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并结合长期随访数据评估护理效果的持续性。本研究为复杂病情护理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蓓蓓,王培. 1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并发败血症的药学实践 [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24, 33 (12): 938-940.
[3]潘竑旭. 某三甲医院ICU患者发生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外医疗, 2024, 43 (27): 58-61+74.
[4]张文渊,黎颖然,黄民,等. 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患者ERCP术后败血症的治疗实践 [J]. 中国药房, 2015, 26 (05): 691-693.
林冬梅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的护理挑战及有效应对策略。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80例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体温、WBC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5%(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为复杂病情的护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胰腺炎;败血症;护理干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引言
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性疾病,严重病例常伴发败血症,表现为多系统功能障碍及高病死率。败血症的发生加剧了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复杂性,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传统的常规护理在控制感染和减轻病情方面效果有限,而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多维度的护理模式,近年来在复杂病情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然而,针对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仍较少[1]。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在改善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病情和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效果,为优化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28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49.6±12.3岁)。纳入标准为:(1)符合胰腺炎及败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入院前未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3)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为:(1)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或恶性肿瘤;(2)不愿意参与研究或放弃治疗者。
1.2 方法
根据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1)监测生命体征;(2)抗感染治疗护理;(3)基础生活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焦虑、恐惧情绪进行心理疏导;(2)营养支持:根据个体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协助患者逐步恢复肠内营养;(3)早期活动干预:鼓励患者早期开展适度活动,防止并发症发生;(4)感染防控: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对创口及管路管理;(5)家庭成员教育:为患者家属提供护理知识培训,提升居家护理能力[2]。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1)护理前后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2)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部感染、低血压等);(3)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表1:护理前后临床指标变化
分组 护理前体温(°C) 护理后体温(°C) 护理前白细胞计数(x10⁹/L) 护理后白细胞计数(x10⁹/L) 护理前CRP水平(mg/L) 护理后CRP水平(mg/L)
对照组 38.5 37.8 14.8 10.5 120.4 85.6
干预组 38.6 37.2 15.2 8.2 122.8 52.3
2.2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表2: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分组 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 肺部感染发生率(%) 低血压发生率(%) 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总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25.0 30.0 20.0 15.0 90.0
干预组 10.0 12.5 7.5 5.0 35.0
2.3护理满意度
表3:护理结局与满意度
分组 平均住院天数(天) 护理满意度评分(满分100) 出院恢复率(%) 随访依从率(%) 再入院率(%)
对照组 16.3 78.4 75.0 65.0 15.0
干预组 12.5 92.7 90.0 88.0 5.0
3 讨论
3.1 综合护理对临床指标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后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些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胰腺炎并发败血症的病理特点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激活,而体温、WBC和CRP均是反映炎症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严格感染防控、营养支持和早期活动干预等措施,干预组患者的炎症状态得到了显著缓解,从而为病情好转提供了支持。
3.2 综合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干预组患者在多器官功能障碍(MOF)、肺部感染和低血压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35%。护理干预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感染源控制、个性化营养支持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早期活动干预和心理支持,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进一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这一发现验证了综合护理在复杂病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3 综合护理对住院天数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分的提升反映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关注患者个体化需求、改善医患关系方面的积极效果[3]。同时,住院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患者病情控制更迅速,恢复更高效,间接减轻了医疗资源的负担和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3.4 综合护理的挑战与意义
尽管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其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首先,针对心理护理和家庭成员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其次,感染防控的高标准执行需要院内资源的支持以及跨部门的协调。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医院的现有条件及护理团队能力,逐步优化护理流程。同时,进一步推广综合护理理念,有助于为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5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本研究样本量相对有限,且仅针对单一医院的患者进行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未来需要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此外,护理干预效果的长期随访数据尚未纳入讨论,未来应加大对患者出院后随访情况的关注,以评估护理干预的持续性效果。
总结
本研究通过对胰腺炎并发败血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还通过心理支持、感染防控及营养管理等措施提升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然而,研究过程中仍存在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等局限性。未来可通过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并结合长期随访数据评估护理效果的持续性。本研究为复杂病情护理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蓓蓓,王培. 1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并发败血症的药学实践 [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24, 33 (12): 938-940.
[3]潘竑旭. 某三甲医院ICU患者发生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外医疗, 2024, 43 (27): 58-61+74.
[4]张文渊,黎颖然,黄民,等. 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患者ERCP术后败血症的治疗实践 [J]. 中国药房, 2015, 26 (05): 6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