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研弦歌不辍,依学致用德业弥坚
以赛促研弦歌不辍,依学致用德业弥坚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浅思
戴余琼
“冬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夯实教师基本功,昭阳区第三中学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37位老师同台竞技,各显身手,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同时课堂上呈现的诸多问题也引人深思。
一、大赛呈现的第一个亮点:突出了“四精”
1.教学目标精准。参赛教师依照课程标准,紧扣教学内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语文课上的家国情怀,英语课上的文化自信,政治课上公共参与意识,无不彰显了“德育渗透”的意识和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2.教材处理精当。多数教师对教材的整合、取舍处理精当。柳菊秋老师先带领学生梳理单元知识框架作为“知识主线”,构建单元“知识体系”,凸显当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张磊老师大胆尝试大单元教学,筛选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发展性的教材内容和史料,以“渐进式改革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层层设问,知识脉络清晰,教学效果颇佳。
3.教学设计精巧。教学设计新颖独特,精巧实用。熊欢老师以一个“愁”字立骨,用主问题“愁什么怎样写愁”为主线,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带着大家重温悲情帝王李煜的千古绝唱《虞美人》。肖凯老师地理课上以撰写小短文“一颗小石头的生命之旅”打开“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知识大门,新颖别致。
4.板书、PPT设计精美。板书PPT设计布局合理,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体系完整,确实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张诚老师引笔奋书,笔走龙蛇;李宜怡老师落笔如烟,灵动洒脱;马冬艳老师的图文并茂,生动鲜活;李艳老师的清秀端正,见字如人;曾文局老师的清新灵动,焕发美感。
二、大赛呈现的第二个亮点:彰显了五个“意识”
1.学生意识。参赛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仅体现在教学设计中,也体现在课堂上。李丹老师甜美迷人的微笑、蒲恩飞老师温柔期待的眼神、阳磊老师饱满的激情……他们眼中有课堂,心中有学生,用自身的优势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堂灵动鲜活的课堂。教育不仅需要智力,更多需要情感的投入。有爱的课堂才有温度,才能培养出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光芒,脚下有力量的学生。
2.素养意识。参赛教师们以学科知识能力培养为依托,以实现思维训练为抓手,注重学科素养的渗透和方法的提炼,学科核心素养不同程度地得以落地。张令老师绘制时间轴、活用历史地图,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空;马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简单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老师们的教育智慧,既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又彰显了学科特色。
3.激趣意识。参赛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课前的游戏预热、视频影音导入;课中的活力表演、激情朗诵、对抗PK、社会热点;课后的美文续写……老师们奇思巧智成功找准了课堂的切入点、学生的趣味点,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
4.问题意识。提问是教师最主要的职业工具,好问题是打开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本次课赛中,老师们采用各种形式的情境设置问题,都以问题为载体展开课堂活动推进课堂教学。基本知识问题化,重难点问题材料化。高效的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既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又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5.情境意识。“无情境不教学”已形成共识。借助视频资源、文字、图片、表格等各种媒介技术,开启“动静结合”情景教学强引擎。陈科凤老师应用蒙层擦除、肖凯老师应用顺口溜思维导图,李丹老师手机现场拍照上传,体现了教师较高的素养水平。同时也实现了学科间的融合,打通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科学技术的通道,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尽管本次活动精彩纷呈、亮点频出,但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提升的地方。
三、大赛呈现的问题及反思
1.教学设计需完善:主要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
教学内容决定一切。本次活动有的课堂容量较大;有的又过于单薄。教材就像一个厨房,老师就是厨子,学生就是食客。厨房里的食材都一样,厨子要想烹制一桌美味佳肴,选什么食材用什么烹饪方法做什么菜品,就要靠厨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但让客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有营养,甚至吃了还想吃是最基本的要求。可见,教学设计目标要精准、内容要精细,容量要恰当;还要有专业的精度、思想的深度、认知的广度、思维的梯度、知识的厚度、人性的温度和人生的高度。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待提高:主要是问题的设置和处理。
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问题是关键。多数老师都有了问题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老师习惯以集体回答为主或者一问一答的线式提问推进教学,一个问题追着一个问题,问题多得不计其数,但学生很难深入思考,只能碎碎问碎碎答。最终结果就是老师“牵”得多,“放”得少,以讲代学,甚至自问自答,学习交流、深入探究流于形式。
我们设置问题不宜贪多,一堂课有一到两个主问题即可,最多不能超过四个。郭老说过:“如果给金手指一个支点它便能翘起整个地球。”“金手指”是老师,支点是问题,地球便是准备腾空而起的学生。“好问题”就是撬动课堂的支点,它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了好问题,我们还应大胆放手,舍得时间让学生探究交流,进行深度学习板块学习,避免零敲碎打。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创建共生课堂不再是难事。
3.课堂教学细节有待雕琢: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情绪调动的问题。
有的老师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但感染力艺术张力不够,缺乏启发性和感染力;有的老师情绪、表情从头到尾一层不变,沉稳有余,激情不足;有的口水话较多,知识含量思想含量的话偏少;有的总不放心学生,反反复复强调,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另外有的老师板书随意性太大,缺笔少划,起不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还有的老师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缺乏教学机智,不能及时捕捉,错失教育最佳时机。尽管瑕不掩瑜,但是若能精益求精,必将更上一层楼。
4.基本素质有待再提升,专业化道路势在必行。
良师须百炼,好课自多磨。本次活动大家都表现出了扎实的功底和强大的实力,但在综合素质考试中,部分老师对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学科知识巩固强化有待再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站在讲台上才会更有底气。教育是一场修行,耕耘与奉献同在,汗水与收获并存。只有结得千层茧,才能练就冲天翅。
四、展望
以赛促研弦歌不辍,依学致用德业弥坚。让我们以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为契机,深入反思、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共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坚实的桥梁,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青年教师必将成为教育领域中最耀眼的星辰,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引领教育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