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儿科护理干预对住院患儿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儿科护理干预对住院患儿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
冯爱华 曹伟红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对住院患儿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儿科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包括亲子陪伴活动、心理疏导、参与式护理及亲子主题小组活动。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量表(SCARED)评价焦虑水平,同时观察患儿护理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在干预第7天及第14天的SCAR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护理依从性评分及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住院患儿的焦虑情绪,提升护理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亲子互动模式;儿科护理;焦虑情绪;护理干预;住院患儿
引言
住院经历对儿童而言往往伴随陌生感和压力,容易引发焦虑情绪,不仅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还对其长期心理健康产生潜在不良影响。传统护理模式主要聚焦于患儿的生理需求,而对其心理健康关注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儿科护理的整体需求。近年来,亲子互动模式因其注重家庭参与和情感支持,逐渐成为心理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1]。本研究基于亲子互动模式,通过多维度干预措施探讨其对缓解住院患儿焦虑情绪的作用,为儿科护理干预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中随机选取120例,男孩62例,女孩58例,年龄3至8岁,平均年龄(5.2±1.4)岁。纳入标准:①首次住院的患儿;②住院时间≥5天;③患儿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心理疾病;②患儿或家属中途退出研究。
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①每日健康教育;②基础治疗护理;③病情监测与生活护理。干预周期为2周。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亲子陪伴活动:安排患儿每日固定时间与家长共同完成简单游戏(如拼图、绘画),提高亲子互动频率。
心理疏导:护士每日与患儿及家长进行20分钟交流,鼓励家长倾听患儿情绪表达,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参与式护理:指导家长参与如换药、饮食照护等护理环节,增加患儿对环境的信任感。
亲子主题小组活动:每周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如讲故事、亲子运动会),增强患儿住院期间的积极体验。
1.3观察指标
患儿焦虑情绪评分: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量表(ScreenforChildAnxietyRelatedDisorders,SCARED)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情绪越严重。测评时间为入院第1天、干预第7天及第14天。
患儿依从性评分:通过护理人员评估患儿对治疗及护理的配合程度,满分为10分。
家属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年龄(岁) 男性比例(%) 平均住院天数(天) t值 P值
干预组(n=60) 5.3±1.2 53.3% 12.1±2.3 0.765 0.446
对照组(n=60) 5.1±1.3 51.7% 12.3±2.5 0.125 0.901
2.2焦虑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的焦虑评分在入院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实施7天及14天后,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干预组与对照组焦虑评分比较(SCARED)
时间点 干预组(均值±标准差) 对照组(均值±标准差) t值 P值
入院第1天 45.2±6.1 44.8±5.9 0.348 0.728
干预第7天 30.5±5.8 35.4±6.2 4.253 <0.001
干预第14天 18.3±4.7 25.6±5.1 7.536 <0.001
2.3家属满意度与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及护理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3)。
表3.家属满意度与护理依从性比较
指标 干预组(均值±标准差) 对照组(均值±标准差) t值 P值
家属满意度(分数) 92.5±6.4 85.3±7.2 6.053 <0.001
护理依从性评分(分数) 9.1±1.2 7.6±1.5 6.839 <0.001
3讨论
3.1亲子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患儿焦虑情绪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干预组患儿在亲子互动护理模式下焦虑情绪显著缓解。干预第7天及第14天的SCARE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表明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住院患儿的焦虑情绪。这一结果可能与亲子互动增强了患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关,特别是通过亲子陪伴活动和参与式护理,使患儿在陌生的住院环境中获得情感支持,从而减少负性情绪。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证明了亲子互动在儿童心理护理中的重要作用[2]。
3.2家属参与在护理中的作用
干预组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表明亲子互动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家属通过参与护理过程(如换药、心理疏导),不仅增强了对患儿病情的了解和照护能力,还拉近了与患儿的关系,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联结[3]。此外,家属的高满意度也对医患关系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进一步推动了儿科护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3.3护理依从性的改善
护理依从性是住院期间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显示,干预组患儿的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通过亲子主题活动和参与式护理,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对治疗过程的理解得到增强,主动配合度明显提高。这种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心理护理与治疗行为改善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为儿科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3.4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通过简单的活动设计和亲子参与,可以显著缓解患儿住院期间的焦虑情绪,提高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儿科住院患儿,也可为其他特殊群体(如慢性病患儿)提供参考。
总结
本研究表明,基于亲子互动模式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住院患儿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为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亲子陪伴、心理疏导和参与式护理等干预措施,患儿的情感需求得以满足,住院体验得到改善。然而,本研究存在样本范围和干预周期的局限性,未来应结合多中心研究和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干预效果。总体而言,亲子互动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不仅适用于儿科住院患儿,也可为慢性病患儿的心理护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萍.亲子游戏治疗运用于青少年白血病患者焦虑情绪缓解的个案干预研究[D].井冈山大学,2023.
[2]刘梦笛.基于亲子互动的妇幼保健院空间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20.
[3]黄祺媛.妇幼保健院亲子空间营造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