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高职类院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的水平。但师生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不管师生关系如何演化,教学相长应该是师生关系的理想境界。
论文关键词:师生关系;高职教育;教学相长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
(一)一线教师与学生渐行渐远。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最直接的途径。但高职教师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却使课堂教学的神圣性受到挑战。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评估,学校大批量引进高学历人才和双师型教师,但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素质。这些人才往往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培训,由于缺乏对教学规律的清晰认识,他们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控教学过程。一些双师型教师可能实践经验丰富,但责任心未到位,他们将个人丰富的社会阅历当做噱头在课堂上卖弄,甚至把个人的偏见和观点以知识传授的形式传递、强加于学生,彻底偏离了教学主题内容。这样的课堂可能一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却对学生的学识增长,正确的价值观确立没有丝毫益处。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过多侧重于科研、论文等方面,而置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评教等不顾。这种用综合性大学的标准来要求教师,使得教师过分注重个人发展,热衷于课堂教学以外的事务,从思想意识和实际教学中都疏忽了课堂教学,更谈不上课堂外与学生的交流了,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二)政治辅导员与学生亲近有心无力。刚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大学生活还是充满憧憬,但由于高职院校文化氛围的相对淡薄,学生入学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进而衍生对大学生活的失落感。高职院校中的“四类”(经济有困难、学业有压力、心理有困惑、行为有过失)学生的比例比较高,这些都需要大量政治辅导员的关爱和引导,同时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反观我们的高职院校,首先,辅导员的配备远远不足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辅导员只能被动地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缺乏主动与学生互动的精力和时间,事实上成为了学校的“消防应急队员”。同时,不少政治辅导员也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自身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要让他们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是“有心无力”。
(三)学生误解导致师生关系淡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学校为扩大生源,提高竞争力,在强调自身是教育机构的同时,更强调自身也是个服务机构。在这种风气下,部分学生对于师生关系简单理解为雇佣型,即知识买卖的关系。学生认为,自己花钱上大学,是消费者,就应该被服务,学校有义务保证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出现要求教师提分、缩小考试范围等不合理的要求。还有的学生在学期初末或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以求考试及格或者推优入党等。这种误解的直接后果就是师生关系淡漠,教师缺乏对学生思想等方面的指导,学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而学生则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注重结果而不注重提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水平。
二、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道是我国古代师生关系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在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中,一方面视教师如同君主般至高无上,即所谓“天地君亲师”,另一方面,又在人伦关系方面将师与亲并称,给予教师如同父亲般的地位和权力,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过去信息不对称、民主意识淡漠的年代,这样的思想有着存在的必然性,师生也在这样的关系中安然相处,甚至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砝码。
社会发展到信息化的今天,人们民主意识增强,信息网络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更大的显现。“尊师重道”的内涵已悄然发生变化。尊师仍然是人们的共识,但“道”却变成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人文关怀之道。而事实证明,旧有的师生关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如果仍然坚持传统师生关系,则必然会出现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反应淡漠、甚至抵抗,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做事缺少主动性,最终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教师偏离本质工作。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衡量个人价值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更注重金钱的多少与社会地位的高低,教师的地位也从原来的“天地君亲师”一落千丈地落到了很多职业之后,部分教师更庸俗地成为了名利的追逐者,或成为道德滑坡的典范。当然,这方面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原因。学校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发展,不可避免地也要接受了市场的考验。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本身有待商榷,而对学校的冲击直接反应者则是教师。当前各类对高职院校的评估体系使得学校不得不提升各类量化指标,最终导致学校自身不合理的考评体系。当前许多高校实施严重向科研倾斜的量化考核,教师的职称提升、收入待遇等都和考评有关。在这样的考评体系下,教师的育人职责也受到了挑战。市场经济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影响对本已脆弱的师生关系无疑雪上加霜。
(三)教学理论的发展滞后。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教师如何教育学生,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观念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如何学习。教学方法的含义应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我们可以查到很多教育学的著作和文章,但却缺乏在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的研究。如何学习与如何教学不能割裂开来,二者应该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另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性、应用性专门人才,强调的更多是提高实践技能,这就需要在传统的教学领域有所突破,而生产性实训则是这项领域的一个重要举措。当前,拥有多少“双师型”的教师已经是高职院校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这些双师还浸淫在过去“师傅带学徒”的简单的课堂教学,实训中则交给了合作单位的其他不相干的师傅。这样,双师型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形式化,更谈不上和谐或者教学相长,甚至还阻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构建“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完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机制,这是促成教学相长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考核机制要体现出高职高专的特色,对教师的考核要侧重于师德,要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从而促使教师改变常规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其次,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职业操守,尤其是对高学历的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学生和职业,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职业观;再次,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规范教学行为。“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高职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事实上他们也深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具备教学技巧。但要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了,自然得到学生的承认,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拓宽政治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教育家冷冉在《冷冉教育文集》中是这样界定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的关系。”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关系本质上是情感的交流,或者说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政治辅导员的关爱和关心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24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同时也明确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在实践中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但高职类院校近几年无论在教学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都侧重于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相反,辅导员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方面均规定模糊,前景非常不明朗。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政治辅导员的积极性。因此,作为高职教育重要一环的政治辅导员,帮助了学生的成长,自身却没有得到成长。高职院校应重视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真正落实教育部24号令,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职业前景。
(三)加强研究,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学生目前多为90后,他们发展水平、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生活的时代又促使他们在兴趣、爱好、意识等各方面都存在独特性。而在目前的教学理论中,尚无对90后学生独有的研究。如果不去过多的探究学生的思想和体验,仍沿用过去的教育理论,加之评价体系也比较单一,只注重期末考核和忽视过程考核,教学效果必然不佳,教师没有得到理论的提升和实践技能的进步,个性迥异的学生也对高职生活更加失望,师生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的过程。时代在变化,教学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并将之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论文关键词:师生关系;高职教育;教学相长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
(一)一线教师与学生渐行渐远。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最直接的途径。但高职教师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却使课堂教学的神圣性受到挑战。为了应对各种各样的评估,学校大批量引进高学历人才和双师型教师,但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素质。这些人才往往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培训,由于缺乏对教学规律的清晰认识,他们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控教学过程。一些双师型教师可能实践经验丰富,但责任心未到位,他们将个人丰富的社会阅历当做噱头在课堂上卖弄,甚至把个人的偏见和观点以知识传授的形式传递、强加于学生,彻底偏离了教学主题内容。这样的课堂可能一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但却对学生的学识增长,正确的价值观确立没有丝毫益处。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过多侧重于科研、论文等方面,而置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评教等不顾。这种用综合性大学的标准来要求教师,使得教师过分注重个人发展,热衷于课堂教学以外的事务,从思想意识和实际教学中都疏忽了课堂教学,更谈不上课堂外与学生的交流了,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二)政治辅导员与学生亲近有心无力。刚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大学生活还是充满憧憬,但由于高职院校文化氛围的相对淡薄,学生入学后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进而衍生对大学生活的失落感。高职院校中的“四类”(经济有困难、学业有压力、心理有困惑、行为有过失)学生的比例比较高,这些都需要大量政治辅导员的关爱和引导,同时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反观我们的高职院校,首先,辅导员的配备远远不足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辅导员只能被动地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缺乏主动与学生互动的精力和时间,事实上成为了学校的“消防应急队员”。同时,不少政治辅导员也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自身思想观念尚未成熟,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要让他们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是“有心无力”。
(三)学生误解导致师生关系淡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部分学校为扩大生源,提高竞争力,在强调自身是教育机构的同时,更强调自身也是个服务机构。在这种风气下,部分学生对于师生关系简单理解为雇佣型,即知识买卖的关系。学生认为,自己花钱上大学,是消费者,就应该被服务,学校有义务保证自己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出现要求教师提分、缩小考试范围等不合理的要求。还有的学生在学期初末或逢年过节给老师送礼,以求考试及格或者推优入党等。这种误解的直接后果就是师生关系淡漠,教师缺乏对学生思想等方面的指导,学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而学生则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注重结果而不注重提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水平。
二、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国家,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重道是我国古代师生关系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在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中,一方面视教师如同君主般至高无上,即所谓“天地君亲师”,另一方面,又在人伦关系方面将师与亲并称,给予教师如同父亲般的地位和权力,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过去信息不对称、民主意识淡漠的年代,这样的思想有着存在的必然性,师生也在这样的关系中安然相处,甚至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砝码。
社会发展到信息化的今天,人们民主意识增强,信息网络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更大的显现。“尊师重道”的内涵已悄然发生变化。尊师仍然是人们的共识,但“道”却变成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人文关怀之道。而事实证明,旧有的师生关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如果仍然坚持传统师生关系,则必然会出现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反应淡漠、甚至抵抗,学生对学习缺少兴趣,做事缺少主动性,最终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教师偏离本质工作。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衡量个人价值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更注重金钱的多少与社会地位的高低,教师的地位也从原来的“天地君亲师”一落千丈地落到了很多职业之后,部分教师更庸俗地成为了名利的追逐者,或成为道德滑坡的典范。当然,这方面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原因。学校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发展,不可避免地也要接受了市场的考验。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本身有待商榷,而对学校的冲击直接反应者则是教师。当前各类对高职院校的评估体系使得学校不得不提升各类量化指标,最终导致学校自身不合理的考评体系。当前许多高校实施严重向科研倾斜的量化考核,教师的职称提升、收入待遇等都和考评有关。在这样的考评体系下,教师的育人职责也受到了挑战。市场经济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影响对本已脆弱的师生关系无疑雪上加霜。
(三)教学理论的发展滞后。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教师如何教育学生,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观念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如何学习。教学方法的含义应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我们可以查到很多教育学的著作和文章,但却缺乏在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的研究。如何学习与如何教学不能割裂开来,二者应该融为一体,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另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性、应用性专门人才,强调的更多是提高实践技能,这就需要在传统的教学领域有所突破,而生产性实训则是这项领域的一个重要举措。当前,拥有多少“双师型”的教师已经是高职院校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这些双师还浸淫在过去“师傅带学徒”的简单的课堂教学,实训中则交给了合作单位的其他不相干的师傅。这样,双师型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形式化,更谈不上和谐或者教学相长,甚至还阻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构建“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完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机制,这是促成教学相长的制度保障。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而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考核机制要体现出高职高专的特色,对教师的考核要侧重于师德,要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作为考核的一个指标,从而促使教师改变常规的观念,增强责任感;其次,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职业操守,尤其是对高学历的非师范类毕业的教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学生和职业,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职业观;再次,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规范教学行为。“双师型”教师是实现高职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事实上他们也深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具备教学技巧。但要规范他们的教学行为,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了,自然得到学生的承认,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二)拓宽政治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教育家冷冉在《冷冉教育文集》中是这样界定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的关系。”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师生关系本质上是情感的交流,或者说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政治辅导员的关爱和关心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24号令明确规定:“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同时也明确了“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在实践中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但高职类院校近几年无论在教学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都侧重于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相反,辅导员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方面均规定模糊,前景非常不明朗。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政治辅导员的积极性。因此,作为高职教育重要一环的政治辅导员,帮助了学生的成长,自身却没有得到成长。高职院校应重视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真正落实教育部24号令,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职业前景。
(三)加强研究,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学生目前多为90后,他们发展水平、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生活的时代又促使他们在兴趣、爱好、意识等各方面都存在独特性。而在目前的教学理论中,尚无对90后学生独有的研究。如果不去过多的探究学生的思想和体验,仍沿用过去的教育理论,加之评价体系也比较单一,只注重期末考核和忽视过程考核,教学效果必然不佳,教师没有得到理论的提升和实践技能的进步,个性迥异的学生也对高职生活更加失望,师生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的过程。时代在变化,教学理论也必须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并将之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晋顺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发表文章,发表职称论文,论文发表价格,职称论文发表价格,毕业论文,发表论文,职称论文服务;咨询论文发表价格,发表文章价格,发表论文就上晋顺论文网,转载本论文请保留出处。
电子投稿:jinshunlunwen@163.com 注明“所投期刊”
电话: 029-85236482 18717344080
咨询QQ:1972548018 戴老师